销售政策被滥用背后:不是商家太慷慨,是数据出了问题
【本文于2023年10月11日刊载于Riskified官微Riskified_China】
面临愈演愈烈的电商欺诈灰产,以及肆无忌惮的“羊毛党”,商家为何感到无从下手?是其政策过于宽松,是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难以把控,还是因为处理这类问题对商家来说“得不偿失”?
日前,世界商业研究 (WBR) 对全球300 多家电子商务商家开展了一项全新调查,主题为“政策滥用及其对商家的影响“,受访企业反馈的意见很集中:
其一,大多数(62%)仍然依靠人工审核退货索赔,并且难以快速有效地识别欺诈行为。对滥用退货政策的订单,目前人工流程很低效,总会带来疏漏和延迟。
其二,仅19% 的受访者表示,公司风控以外部门熟知政策滥用的危害。电商风控团队表示,组织内数据不打通、不透明,防范措施无的放矢。
分散的数据,
让灰产分子有机可乘
显然,政策滥用防范难题的症结,不是商家的政策本身,而是陈旧而割裂的数据处理方式,让电商的惠客促销政策,更易被不法灰产所利用。
客户滥用退货等政策问题,要管理起来的话,不能光看售后环节。电子商务流程的各个部份都息息相关。退货损失其实已经是整个流程的结果反馈,如果不能向前把控好“前因”,又怎能期待好的“结果”。
业务链条上各个数据源不联通,让电商对潜在的欺诈,以及政策滥用风险毫无察觉。
专业欺诈团伙正是利用了电商处理数据的困境。他们很清楚,中大型电子商务商家,每个部门的数据系统往往都是孤立的。于是就利用这些弱点,来突破商家的优厚购物政策:免费退货、保修、拉新促销及忠诚度激励。
那么,为什么在防范政策滥用时,电商难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好各环节数据呢?
手动处理
带来不透明和延迟
首先,为了监测政策滥用情况,商家需要对每笔退货收集全程情况,从客户决定退货的那一刻起,到产品被接收、处理和最终解决。
不过,仅仅是收集更多数据,并不能完全解决透明度问题。
在Riskified的调查中,受访的大部分商家(62%)仍对以下环节采取手动的数据分析:
· 对退货请求进行分类
· 跟踪退回的物品
· 标记潜在的欺诈订单和交易
· 记录最终争议解决方案
商家需要在快速分析上述数据后,才能采取行动,这些目前均通过手动实现,必然无法适应不断膨胀的业务数据现实。所以在调查中,九成以上的、目前尚不具备自动化处理能力的受访企业 (94%) 表示,“有兴趣在未来两年内,部署相应的自动化处理系统”。因为“需要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,来组织和分析收集的信息。”
商家在现实“教训”中意识到,只要业务风控仍处于手动阶段,灰产和蓄意滥用政策者,就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钻空子、升级欺诈手段,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。
数据能力提升
风控和业务处理更强
反过来说,数据透明度高的商家,将能够在现在和未来拥有更多防范灰产欺诈的能力,包括政策滥用的应对。
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式,预测分析可以使商家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政策滥用情况,帮助他们采取主动行动。
风控团队优化数据要点
· 掌握欺诈团伙之间的伙伴关系,为商家网络提供有效的扩展数据
· 发现真正发出订单和/或索赔的身份,及其在其他电商平台/网店的行为模式,能够显示其政策滥用倾向
· 应用和自动化基于数据的决策
· 实现重点打击特定的滥用行为,例如“免费试衣”和优惠券滥用
让所有订单数据透明可见,意味着风控团队可以有更多数据进行管理。海量的数据,给风控团队提供了高效处理复杂业务的机会。
通过分析订单和完整退货流程的数据,商家可以更轻松地跟踪客户交易、识别可疑行为,并最终执行更强有力的政策滥用防范措施。
想了解公司具体如何在政策滥用防范方面,实现更好的数据透明度,请与Riskified 联系,获取具体方案。